欢迎来到黑龙江省银行业协会! 联系电话:0451-51958065
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普惠金融

央行规范条码支付明确小额便民定位

时间:2018-05-14 浏览量:2984次

央行规范条码支付明确小额便民定位 


  作为一种新兴支付方式,条码支付无疑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多新奇体验和支付便利,但盗取支付凭证、盗用资金、携带病毒、木马窃取账户或支付敏感信息、信用卡套现等风险隐患也相伴而生。为进一步规范和推动条码支付业务健康发展,人民银行近日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的通知》。

  事实上,自21世纪初,国内外市场主体便开始尝试将条码技术应用于移动支付领域。在我国,中国银联最早着手研发条码支付。不过,由于部分支付机构采取持续补贴、交叉补贴的方式推广条码支付业务,大搞“跑马圈地”,导致条码支付安全问题不断暴露,2014年3月份,央行一度叫停线下二维码支付服务。

  但是,部分支付机构并未真正停止条码支付业务的拓展。2014年9月份,支付宝、微信支付随即再次布局二维码支付。现在,几乎每一部智能手机都可支持二者的二维码支付,市场形成了双寡头垄断的局面。

  去年8月份,支付清算协会向会员单位下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征求意见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对于支付市场而言无异于宣告曾一度被紧急叫停的二维码支付业务正式回归。而本次业务规范的正式出台,则在进一步明晰细化征求意见稿的基础上,更清晰地释放出条码支付业务需回归小额、便民本质的监管信号。

  额度可满足绝大部分支付需求

  市场统计数据显示,95%的条码支付业务为单笔500元以下的小额交易,2017年上半年笔均100元左右。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支付清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鹞表示,数据充分体现出条码支付小额、便民的特征。

  对此,中国支付清算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蔡洪波用“小而美”“水电煤”来形容条码支付的定位。赵鹞进一步解释称,《规范》将条码支付仍旧定位于小额、便民支付,是银行卡支付的重要补充。同时,考虑到用户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与条码支付风险的特殊性,《规范》建立了动态条码支付的风险等级与对应的交易限额。

  《规范》规定,对于采用数字证书或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种(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条码支付交易限额由市场主体(银行、支付机构)与客户自行约定;对于采用不包括数字证书、电子签名在内的两类(含)以上有效要素进行验证的,单个银行账户和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限额每天5000元;对于采用不足两类有效要素验证的,业务限额每天1000元。

  基于防替换、防盗刷等因素考虑,《规范》要求银行、支付机构对使用静态条码进行支付执行更加严格的额度管理措施。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者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蔡洪波表示,总体来看,各项单日累计交易额度能够有效满足绝大部分客户使用条码支付进行付款的需求,基本上不会影响消费者使用的便利性体验,同时也能够显著提高条码支付的安全水平。

  “以后使用条码支付时,尽量不要拿手机扫描别人的静态条码,而是要让别人扫描你的手机。那种事先张贴在墙上的二维码是静态的,安全性远低于手机上实时生成的动态二维码。”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建议。

  坚决整肃支付服务市场秩序

  董希淼表示,快速发展中的条码支付市场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从技术层面看,二维码通过几何图形来记录数据和储存信息,可能携带非法链接或代码。如果二维码支付终端缺乏识别与拦截功能,就可能产生安全漏洞和隐患。而二维码本身的可视化特性,在互联网环境下以图形化方式传输,容易受到攻击,容易传播木马、病毒,造成用户资金损失和信息泄露。

  从市场层面看,部分支付机构在拓展业务时,通过不当的交叉补贴、不计成本的低价倾销等手段,甚至滥用本机构及关联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导致行业无序发展和不公平竞争。

  从合规层面看,部分市场机构片面追求业务发展速度,在业务拓展过程中未履行“了解你的客户”义务,违规发展商户,加剧了套现、二清以及外包管理不到位等收单乱象,带来各类安全隐患。部分机构进行跨行交易时未通过央行跨行清算系统或清算机构,而是直连处理条码支付业务,变相实现跨行清算的功能。

  针对上述问题,《规范》一是明确条码支付业务资质和清算管理要求,即支付机构开展条码支付,应取得网络支付业务许可及银行卡收单业务许可等,涉及跨行清算的应通过央行跨行清算系统或清算机构办理;二是针对条码生成和受理提出一系列安全性要求,使条码支付更加安全可靠,大幅度降低基于条码的支付诈骗风险。

  “另外,《规范》对支付机构和外包商的业务合作作了明确要求,即外包商一是不能直接接触交易中的支付敏感信息,二是不能直接接触资金。”拉卡拉支付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合规总监唐凌表示,这同央行前期发布的217号文保持了连续性,显示了央行坚决切断无证机构支付业务渠道、遏制支付服务市场乱象、整肃支付服务市场秩序的决心。

  对于此前失手支付市场江山的银行业来说,上述业内人士分析称,尽管银行前期丧失了对客户、场景以及数据的掌控,但伴随着支付机构备付金集中存管、网联统一接入、银联“云闪付”发力,依托二、三类账户深耕支付业务或许会成为摆在银行业面前的机会。转自: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7-12-28

上一条:借款几万元赔掉一套房小心踏入“套路贷”骗局 下一条:暂无